時間:2019-11-04 點擊: 次 來源:農民日報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在安徽省懷遠縣龍亢鎮韓廟村的一個養牛大棚里,60歲的何國忠正在和兒子何應強一起清理牛舍。“從去年開始,我的全部心思就都花在養牛上了。”何國忠對記者說。過去,何國忠像其他村民一樣種著自己的幾畝地,兒子在外面打工。那他為何要轉行養牛呢? 這一切都得從老伴束孟娥生病說起。2014年8月底的一天,束孟娥像往常一樣在家門口蹲著乘涼,突然她身子一斜,就暈過去了。“當時不知道是怎么回事,就趕緊送到醫院,一查可倒好,是突發腦血栓了。”何國忠回憶。 束孟娥生病后不久,在外打工的兒子就回來幫忙照顧家務了。“那段時間一家人一個月的伙食費就只有幾十元,除了生活必需品要花錢買,其他的能從地里摘就從地里摘。”何應強向記者講述那時的經歷。幸運的是,束孟娥最終康復出院了,不過還是留下了后遺癥,只能與輪椅為伴,而看病期間的費用不僅花光了何國忠一家的積蓄,還四處借錢欠了一屁股債。今后怎么辦?這是擺在何國忠面前最大的問題。 正在為難之際,何應強的同學魏偲找到了他。魏偲在隔壁鄉鎮開養牛場,他想拉何應強一把,讓他也搞肉牛養殖。“一開始我也猶豫,畢竟從來沒有接觸過養殖業,怕自己干不好。”何應強說。后來,魏偲不僅帶他到自己的養殖場參觀,還拉著他一起把獸醫站、屠宰廠跑了一遍,這讓何應強放心多了。 說干就干,何應強和何國忠把能用上的錢又合計了一下,向魏偲借了一部分,又通過針對貧困戶的小額貸款,終于把建設牛棚和購買肉牛的錢湊足了。2015年底,一個占地兩畝的牛棚在韓廟村拔地而起。去年,牛棚又迎來了12只“住客”。“這些牛要養上1年才能賣,行情好的話可以賣到1萬多元1只。”何應強說。 養牛的成本不是一筆小數目,光是酒糟就要340元一噸,一次買四五噸只夠喂1個月。“為了能把牛賣出好加錢,前期多投入一些還是值得的。”何國忠表示。 |
上一篇:王立鵬:“花樣養雞”扶貧幫困
下一篇:沒有了
|
建議使用1440*900分辨率瀏覽